首页 > 研究论坛 > 正文
关于《牛氏家谱》编纂的若干意见
作者:中华牛氏文化研究会秘书处    发布时间:2015-03-01 21:51:57    阅读: 次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家乘、房谱、支谱、谱牒、家牒、家传、谱系、世谱等。家谱肇始于周代,后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成熟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历经三千多年而长盛不衰。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家谱,均有着不同的功能和鲜明的时代印记。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个宗族或家族繁衍发展历史的文字记录,它是一部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人口繁衍、居地变迁、婚姻状况,以及该家族成员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情况,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民间的丧葬、礼祭、家规等典章制度和家风、生活习俗等,是与正史和方志相媲美的又一文史宝库。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地牛氏宗亲在吸收传统族谱优点的基础上,从单纯编续“世系谱”的旧谱模式,发展到编写富有创新精神、人人爱看、文图并茂的新型家谱,极大地丰富了牛氏文化文库。但在纂修家谱的过程中,由于编纂者指导思想的偏差、历史文化知识不足、资料欠缺等原因,出现了一些主观性、常识性,甚至根本性的错误。如有的家谱主体不明,内容杂芜,随意堆砌资料,喧宾夺主,把家谱编成百科全书;有的追慕虚荣,嫌贫爱富,罔顾史料而盲目攀附,以讹传讹,以致误认祖宗;有的缺乏规范,体例不一,校对不准,错谬较多等等。上述问题已影响到牛氏文化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给后世留下更大的遗憾和混乱。根据中华牛氏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的精神,为了编纂无愧于新时代的牛氏族谱,我们提出《编纂新式家谱的若干意见》,供各地宗亲参考,并希望介绍各自的经验和教训,共同提高牛氏族谱的编纂水平。
 
一、家谱内容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有以下各项内容:
1.谱名  中国历史上的家谱名目繁多,有数十种之多。现在通用的一般统称家谱、宗谱、族谱,或家乘、世谱、统谱、支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修编时应加上以行政区划或地域名称。如《荥阳牛氏宗谱》、《盐州牛氏统谱》等。
2.谱序  一部家谱,卷首要有一篇至数篇不同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有自序、他序、新序、旧序之别。重修的家谱,应有一篇文体流畅,通俗易懂的总序,介绍此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概括说明修谱的意义、宗旨及主要特点,介绍该支系源流、迁徙的考证内容等,昭示本族本支自强不息,生存繁衍之艰辛。然后是历次修谱的原序,尽量保持原文。有时特邀族外知名人士撰写客序,以示本族、本支的社会地位和名望,提高本谱的层次和知名度。
    3.谱例  亦称凡例,主要是阐述本次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注重本次续修时订出的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它是统一处理本次修编所遇到的各种现象的规范和原则,有一定的约束性,必须照此修订。为了适应当代人的阅读习惯,我们提倡应采用规范的简化字,自左至右横版印刷。可以按章节体编排,也可以按纲目内容编排,但翻修的老谱应保持原貌。
    4.谱论  有些家谱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今人的谱说、谱论、谱议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以及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收录历代皇帝(或朝廷)对其家族成员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还要重视收录当代各级政府为本家族成员颁发的勋章、军功章、奖状、奖杯、光荣证、荣誉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专利证书、劳动模范证书等,以显示和弘扬该家族成员在历史上的勋功伟业、道德懿行,同时反映其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  收录本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和祖先的图像资料,包括现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照片,参加重要活动的照片、和名人在一起的合影等。一般正面是遗像、照片,背面是像赞、说明等。但要注意以文字为主,图片资料为辅,精选好的图片、照片能将时代精神面貌和特质表达出来,使整体家谱变得鲜明而生动。
    7.姓氏源流考述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许多家谱都有记述姓氏源流的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姓氏来源、家族的发展播迁、历史郡望和堂号、始祖、开基始祖、世派流变,以及各支派间的关系以至改姓原委等。
8.家法族规  由宗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规范教育族人的家法族规,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训、族训、家约、家戒、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以牛氏居民为主的村落,还可以收录现代村规民约、村歌、村规等。
9、堂号  是一个姓氏、家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旺郡及地缘关系。一般堂号多取自于秦、汉时期行政区域的郡号,如牛氏旺郡“陇西堂”。也可以由各支系自创名号,如“报本堂”、“崇德堂”等。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支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10.祠堂  记载本宗族祠堂的始建、重修、复修过程,介绍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结构布局,收录建祠捐资人名字和祠堂中有关的碑文、祠联、祠匾、祠堂图,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仪式、规模等。优德还要记录祠堂的土地、财产情况。
    11.五服图  有的老家谱修有服制图,重修时应保留。没有的可以不要。所谓“五服”,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用到,而且在执行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2.世系  也称作谱系本记、世序、世系录、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血脉谱等,这是家谱中的核心和主体。世系是所有家谱的最重要的基本内容,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主要以图、表两种方式表述,从本次修谱始祖开始,以下每代按血缘关系把每人的姓名辈份写清楚,一看便知自己的继承关系。
13.传记  又有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称谓,主要记载族中历代官宦人物、知名人物、“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简介和事迹,包括履历、功名、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同时包括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事迹和生平资料。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塾、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收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财产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墓地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本姓名人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历史遗迹。
18.年谱 亦称大事记。按照时间顺序记载本族本支的重大活动。
    19.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类文章等。
    20.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即取名排辈用字,是专门编制用作族人排行姓名的字语。
    21.谱号  族谱修成后,为了不许外传或丢失、损坏,在拜谱庆典颁发给族人前,对每部家谱都编出号码,以备定期查询。
    22.续后篇  家谱修毕,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增,以示绵延不绝,又称“余庆录”。
23.功德录  即捐资人名及数额,记载编纂者和捐款助修家谱成员的名单。
24、跋  今人多称后记,多记载一些未尽事宜及编纂过程中的突出人物和事迹,有拾遗补缺之功效。
 
二、家谱体例格式
 
传统家谱世系格式有四种基本形式:
1、欧式: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是由右向左排列,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各具特色的世系格式均属竖排,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但也有其它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才是重要的。
新修家谱体例编写建议:
1、一些编修较早的传统家谱,如黄山《牛氏宗谱》、章丘《牛氏族谱》、都昌《东汇牛氏宗谱》等仍可继续沿用传统竖排格式,但可以在前面补充照片等资料。
2、新编家谱建议采用横排格式,图文并存,除拥有谱序、凡例、世系、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世系图、世系谱这些基本内容外,提倡详细记述每一个家族人物的字、号、功名、生辰、配偶、葬地、功绩等,以便给后世留下一份详尽的家族档案。
 
三、新编家谱要求
 
编修家谱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属于修史的范畴。修史的基本要义是真实,须秉笔直书,“不掩恶,不虚美”。撰写《古今姓氏书辨证》的南宋大家邓名世说:“姓氏之书不可误,误则子孙失其祖,而后世秉笔者无所据依”。我们今天编修的家谱,就是为后代提供的历史依据,源头如果失之毫厘,后世必定谬之千里。因此,我们必须担负历史责任,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认真调研,科学论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结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探讨牛氏源流及发展变迁史,摆正“打锅牛”与其他支系的关系,分清各地打锅牛氏的“三兄弟”、“四兄弟”、“八兄弟”“十八兄弟”等多种打锅传说的区别与联系,依据历史资料,客观正确地指导各地牛氏家族编修家谱。
自汉代以来,牛姓人口的流向和迁徙情况极为复杂,家族历史常因战乱、灾难而失记,这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密不可分。对于牛氏起源、得姓始祖、历史演变等重大历史问题,除沿用有根据的历史资料外,要及时采纳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不要盲目乱认祖先。对没有充分根据而已经误认、误写,或有意造假的族谱,按照有错必纠的原则和对家族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要客观记述其演变过程,指出其错误所在。远者宜粗,近代宜细,把当代家族的历史续写清楚,编写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家谱。
根据各地牛氏宗亲在修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中华牛氏文化研究会老一代研究工作者“三十字”修谱方针的基础上,第三届理事会秘书处综合各种意见,提出要求如下:
1、提高编辑、排版、校对、印刷的质量,出版值得长期保存的精品族谱,做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设计精美,真正起到教化育人的作用。
2、传承优秀文化,摒弃封建糟泊,增加人文史料的文化品位和内涵。大力弘扬历史名人和当代新秀及普通劳动者丰富生动、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
3、各支系在修编新的家谱时要从史料准确的始迁祖修起,世系失传家族要客观记载家族来历和传说,切莫乱认祖宗,传抄家谱。要以世系谱为家谱重点,男女都要上谱。
 
 
————
主要参考文献:
1、晓枫:家谱:记录中国历史的私家档案(见《中华姓氏》总第一期)
2、牛桂林:家谱的关键在于真实(《牛氏文化》
3、杨海中:编纂新式族谱家乘的几个问题(《历史文化研究》2013年第3期)
4、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网络资料)
5、修编家谱的一般结构及内容。(网络资料)
 
联系我们

地址:郑州市丰产路21号省社科院东塔九楼C座
邮编:450000
研究会邮箱:niushiwenhua11@126.com
华夏牛氏QQ群:178873747

    牛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宗旨:面向所有牛氏宗亲,追溯牛氏之渊源,研究其发展,褒扬其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做出的丰功伟绩,联络其海内外子孙,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