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论坛 > 正文
壶关沙窟村牛姓历史略谈
作者:文/牛向阳    发布时间:2014-07-10 20:05:41    阅读: 次    
 
山西省壶关县沙窟村(亦称沙阔村、沙湖村),位于城南三十余华里处,因村西北玉皇庙一古老的砂石窟(窟内有石雕佛像七尊)而得名。沙窟村西临黄山村,南依油坊河村,传说古时沙窟村称牛豆槽,黄山村名白草坡,油坊河叫清水河,三村鼎立相望,均以“牛”之生存之本而起名。沙窟村现有400多户、1800余口人,其中牛姓38户、约140余口人。

沙窟村牛姓历史悠久,近年因盗墓出土了大量唐宋时期的牛姓墓志,墓志记载本村牛姓原为陇西人,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官播迁到上党一带。从出土墓志反映,沙窟村牛姓以三国曹魏后将军牛金为始祖。

 
唐宋时期壶关牛姓墓志出土情况表(制表:牛向阳)
墓主 生卒情况 墓志世系简况 坟茔地址
牛景
字毅
(665-714),49岁。唐先天二年四月卒。 陇西人也,其先黄帝之后。汉秘书大监牛弘之胤。
祖:相
父:立
子:福子、小福
天宝三年(744年)葬壶关县城东五里平原礼。
牛进
字道生
(634-712),79岁。景云三年卒。 其先黄帝之苗胄,陇西牛龙之后胤。
祖:哲
父:买
壶关城东南五里之原。
牛义备 (676-756),81岁。天宝十五年卒。 黄帝与夫人游房泉,感天牛而生子,遂命之氏,累代封为陇西公。洎裔子弘,为上党守,今其后也。
曾祖:哲,武崇七德,勇冠三军。
祖:保,礼学藩身,仁而御物。
父:盛,农崇八政,学富三冬。
子:奉贞
壶关城东南三里之原礼。
牛玄
字武
(660-730),71岁,开元十八年卒。 其先陇西狄道人,宋大夫司马牛之令绪,汉丞相牛辅之仍孙,十代祖金,魏朝右大将军。
祖:贵,隋募团校尉
父:宝,徐王府执乘
县西南三里之甸礼。
牛义 (?-747),天宝三年。 本陇西郡人,牛钦之后,因官携族遂此。
祖:贵
父:宝
上党县东南六十里平原礼。
牛怀敬
字俊奴
(701-752) 曾祖:建
祖:宽
父:并
子:光耀、光昭
葬壶关沙窟村西南三里之原。
 
牛高
字靳举
(632-696),65岁。万岁通天元年卒。 陇西之贵族,秦、益二州刺史,因官播迁,今为上党潞城人也。魏司徒公牛金之后也。
祖:凤,郡功曹
父:原,县中正
子:元轨、名徹、名播等
万岁通天元年葬于上党潞城县北四十里映山之原礼。
牛延宗 (834-877),44岁,乾符三年卒于潞州市宅。 殷宋之苗,司寇之后,因官逐任,今为上党人焉。
祖:广,不仕,享岁86。弃世于上党。
父:贵,不仕。享年72。
母,陇西李氏。
子:留九、孟十
葬城西南故苗相碑楼东北百步。
牛崇 (861-931),71岁。后唐长兴二年(931)四月十日卒。 牛氏之姓,殷王之苗裔,宋微子之荣宗。知帝代之兴襄,陈九筹于西伯,文王听命,封一郡于东州。后有牛公官至司寇,食禄陇西,元勲商胤,累代雄稷,其后分技。因官流派至于潞州大都督府上党县西原里。
曾祖:勲
祖:武
府君:崇前守节度押衙充观察孔目、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弟:郅
子:守贞,守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守谦,守卫前兵马使。
孙:延蕴,守衙付击副使。延韬、延松、僧哥、佛保
后晋天福二年(937)十月十七日附葬于(上党县西原里)城西南七里。
《大宋故牛府君墓志铭》 碑盖24公分,碑面四周、四角刻八卦符号。碑边刻句:“岁岁添新土,年年增纸钱。留名于后世,故遗后人传。” 牛氏之宗者,陇西郡人也。因官丞任年,多流移壶县东砂村,乃为桑梓。先祖:不。
府君:真、千、仙、工、極
嗣子:延文、□文、习文、□文、秘文。普韩驾侼郡师,□□马留□儿、豚儿、黑儿、稷哥。郭留腹儿添哥。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立于壶关沙窟村西南二里。
2003年出土。
 

沙窟村本地自古流传有牛丞相打锅一说。传说某朝牛丞相居官清正,适逢家乡大旱,颗粒无收,牛丞相为给乡亲减轻赋役欲请皇上亲临视察,故编造了一套壶关风光如何秀丽的谚语,想把皇上诓到家乡。如“壶关有个栲栳山,举手就能摸着天,如果要是够不着,肢底垫块半头砖”;“瓜掌村有个小偏桥,桥上安着24个金驭条”等。据说皇上为了观赏奇妙景观就在牛丞相和有关朝臣陪同下起驾壶关,当走到治南垂村一带时,皇上有些疲累,问:“现在到了什么地方?”牛丞相说:“已到南垂。”皇上听不明白长治方言,有一位与牛丞相心照不宣的大臣乘机馋言道:“皇上他说‘难回’,咱们不能再走了,牛丞相是要陷害皇上”。皇上问:“何以见得?”那大臣说:“他说‘难回’,这还不是要害你吗?”奸臣的话把皇上说疑了,于是马上摆驾回朝治罪牛丞相,并对牛府剿灭九族。牛府人员闻讯当夜四处逃命,为了以后相认团聚有据,就砸破一口饭锅,各带锅片出走。据传朝廷忌恨牛门,为了不让牛氏生存发展,把牛豆槽村更名为沙窟村,白草坡村改为黄山村,清水河改为油坊河,使老牛既没草和料吃、更没槽用、也缺清水喝。(参见牛逢蔚、牛琦云《壶关牛丞相打锅传说》一文)

三国曹魏后将军牛金因“牛继马后”谶语被司马懿毒杀,家族蒙难逃离。据一些史籍、碑刻记载,唐代许多牛姓家状都记载为牛金之后,如隋唐牛弘家族、牛肃家族,以及上党一带牛氏。依据沙窟村牛姓以牛金为始祖来看,其流传牛丞相打锅传说可能与牛金家族罹难有关。据说北魏孝文帝曾来到沙窟村巡游,从沙窟村名字来历来看,本村牛丞相打锅传说的皇帝巡游壶关一说可能由此附会而来。

宋代《古今姓氏书辨正》一书载牛金之子牛元定逃难到安定,后改姓寮氏。北周末年,工部尚书寮允复姓牛氏,其子牛弘曾任隋吏部尚书等职,敕封为奇章公,史称“大雅君子”。唐贞观二年,牛弘次子牛方裕因参与弑杀隋炀帝,被流放到岭表。贞观七年唐太宗又下诏把这些弑君罪臣“其子孙并宜禁锢,勿令齿叙”,牛弘家族再次蒙难。唐天宝年间,宰相牛仙客因武皇时期出现的“牛姓干唐祚”谶语被周子谅参劾,唐玄宗因此大怒把周子凉杖杀。唐代后期,牛弘之后牛僧孺再任宰相一职。因“牛李党争”缘故,李德裕一党又刻意编撰《周秦行记》、《牛羊日历》等文诋毁牛僧孺,此谶语被再次提及。

“牛姓干唐祚”谶语为“首尾三麟六十年,两角犊子恣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当时有好事者解云:“两角犊子,牛也,必有牛姓干唐祚。”故周子谅弹牛仙客,李德裕谤牛僧孺,皆以应图谶为辞。然“朱”字“牛”下安“八”,八即角之象也。从历史真实情况来看,此谶语预示唐末朱泚、朱温之乱。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正应谶语之验。
除壶关流行的牛丞相打锅传说外,河南、山西还另外流传“猛牛扑帝王”、“九牛撞金殿”两个打锅传说。“猛牛扑帝王”讲某皇帝夜梦一猛牛“肋插双刀”或“牛生双尾”扑向自己,因此牛丞相被怀疑谋反,子孙被迫打锅逃离。此传说也与“朱”字有关,明显为“牛姓干唐祚”谶语的民间演绎。清末以牛凤山为代表的众多牛氏族人因把牛川奉为打锅牛始祖,顺理成章地解释此“朱”字应代表朱元璋,由此衍生出许多新的典故和传说。“九牛撞金殿”与“猛牛扑帝王”传说异曲同工,讲一牛姓家族“一人生九子,九子各生九子”,形成百牛雄踞之势,因皇帝夜梦九牛撞金殿,故而家族被迫打锅分离。今山西潞城贾村流传“八角牛”传说,“两角犊子”,“八角牛”也,此可能为“牛姓干唐祚”谶语的另一个民间版本。

综合考虑,牛丞相打锅传说应该始自唐代,但打锅来源则有可能上溯到三国牛金罹难事件。牛丞相打锅传说可能为“牛姓干唐祚”谶语加牛金、牛弘家族罹难故事演绎而成的民间传说,由于时间、地点、传说者不同进而演化出多种版本,此为民间传说流传的共性特点。

元代至元年间,沙窟村都统牛成在村西主持修建了玉皇庙并在村东北高岗建造了宏伟壮观的牛氏祠堂(家佛堂)。元代山西境内的家庙多被称为佛堂,如平遥梁姓家佛堂与长治县东呈村的元代古佛堂。

宋元时期,上党牛氏已经繁衍众多,明清之际大量分迁到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从明初山西迁出牛姓基本都为打锅牛情况来看,宋元时期打锅牛传说已经在山西广为流传。今北方牛姓基本都为打锅牛,名称有“打锅牛”、“破锅牛”、“ 锅茬牛”等多种称谓。除牛丞相打锅传说外,另有三兄弟、四兄弟、五兄弟、八兄弟、九兄弟、十八兄弟等多种兄弟破锅传说。如陵川、高平一带迁出牛姓大都传为三兄弟打锅,而沙窟外迁牛姓则多传为八兄弟打锅,前者历史可能比较悠久,后者可能始自明初。

据各地家谱记载,明清时期从沙窟村迁走牛姓有如下支系:
 
  1. 明中期,牛八支系迁林县原康。
  2. 明洪武初,牛兴迁林县牛家岗,其后代大量分迁到周边地区,四世孙牛勳迁到鹤壁牛横岭村。
  3. 明中期,牛大林迁林县鹿山,牛大明迁任村盘阳村,天顺十年牛大顺迁北直隶大名府,天顺十二年,牛大湖、牛大海迁兖州。宣德二年牛大山、牛大川迁晋疆平阳府,宣德五年牛大江、牛大河迁巴州。
  4. 明洪武初年,牛翔迁武陟温村,翔生三子,麒、麟、狮。
  5. 明永乐二年,牛从善四子中让、德全、德用、刚携母苗氏迁山东东明牛集。
  6. 明永乐二年,牛从忠迁定陶牛双楼。
  7. 明中期,牛龙、牛彪兄弟二人随母迁林县曲山。
  8. 清初,牛承德迁新乡大送佛村。
 
安阳、鹤壁一带牛姓大多祖传来自壶关沙窟村,有诸多碑刻和家谱可以佐证。因十八祖去向歌“健林县”或“健陵川”两种说法,自清末以来安阳一带牛氏开始逐步认牛健后代。
联系我们

地址:郑州市丰产路21号省社科院东塔九楼C座
邮编:450000
研究会邮箱:niushiwenhua11@126.com
华夏牛氏QQ群:178873747

    牛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宗旨:面向所有牛氏宗亲,追溯牛氏之渊源,研究其发展,褒扬其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做出的丰功伟绩,联络其海内外子孙,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